命理:第三课 二十四节气


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,根据太阳在黄道(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)上的位置变化划分,共24个节气,每个节气约15天。

  1. 春季节气
    • 立春(2月3-5日):春季开始,万物复苏。
    • 雨水(2月18-20日):降水增多,气温回升。
    • 惊蛰(3月5-7日):春雷惊醒冬眠动物,农耕开始。
    • 春分(3月20-22日):昼夜平分,春季中期。
    • 清明(4月4-6日):气候清爽,扫墓祭祖。
    • 谷雨(4月19-21日):雨生百谷,播种关键期。
  2. 夏季节气
    • 立夏(5月5-7日):夏季开始,作物生长旺盛。
    • 小满(5月20-22日):麦类作物籽粒渐饱满。
    • 芒种(6月5-7日):麦收与稻种农忙时节。
    • 夏至(6月21-22日):白昼最长,炎热开始。
    • 小暑(7月6-8日):初伏前后,气温升高。
    • 大暑(7月22-24日):一年中最热时期。
  3. 秋季节气
    • 立秋(8月7-9日):秋季开始,暑热未消。
    • 处暑(8月22-24日):“出暑”,炎热结束。
    • 白露(9月7-9日):昼夜温差大,露水凝结。
    • 秋分(9月22-24日):昼夜平分,秋季中期。
    • 寒露(10月8-9日):露水转寒,秋收秋种。
    • 霜降(10月23-24日):初霜出现,天气转冷。
  4. 冬季节气
    • 立冬(11月7-8日):冬季开始,万物收藏。
    • 小雪(11月22-23日):初雪降临,降水减少。
    • 大雪(12月6-8日):雪量增多,寒冷加剧。
    • 冬至(12月21-23日):白昼最短,数九开始。
    • 小寒(1月5-7日):寒冷但未至极点。
    • 大寒(1月20-21日):一年中最冷时期。

春雨惊春清谷天,夏满忙夏暑相连,秋处露秋寒霜降,冬雪雪冬小大寒。

发表回复